《大乘起信论》相关论文
南北朝佛教哲学的“体相用”范畴具有修道论、佛身论、存在论等不同模式。《大乘起信论》的“体大”“相大”“用大”之说揭示的是......
《大乘止观法门》在对真如的解释上,基于《大乘起信论》真如生万法的思路而提出解决方案;在对真如状态的描述上,它借用了《究竟一乘宝......
晚唐五代以降,中国佛教由盛转衰,弊端重重。天台、华严、唯识“三家互相冰炭”;南禅后学“口口谈空”却“步步行有”,且禅教互诤、......
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视域中,中国佛教哲学特色鲜明,义理深刻。在梳理中国佛教“格义”“教门”“宗门”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他重......
也谈知礼论天台宗的“即”陈坚宋代初年的佛教天台宗著名学者知礼通过对大乘佛教概念“即”的再诠释,使这个原来意义相对狭窄的宗教......
得知文良兄大作《〈大乘起信论〉思想史研究》问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的同仁无不欢欣......
《大乘起信论》中的“大乘”和“摩诃衍”的梵文都是“Mahāyāna”,那么为什么在同一部论书中会出现意译词和音译词并用呢?实际上......
法音近录之三──佛法在世间默雷摘编方东美教授学佛二三事当代新儒家大师方东美教授逝世不久,与其论交二十多年的周宣德居士在《方......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的重心由般若学转向涅槃学。此时,心性问题被提到了佛学讨论的首要位置,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心性学说。在这样的......
近一百年来,日本学术界在引入欧洲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学、历史学、思想史等方法,在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
《宗镜录》是隋唐佛教集大成之作,卷帙浩繁,如何从总体上疏解、诠释,学界缺乏研究.学者认为,《宗镜录》以“一心二门”为理论架构,......
对于缺乏像西方那样严密逻辑体系的中国美学来说,研究其发展历程中产生的重要概念、范畴有着重要的意义。“境界”和“意境”这两个......
《大乘起信论》是一部在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著作,它所提出的“一心三大”、“一心二门”说,认为众生心即如来藏心,佛性是原本存......
又称,是大乘佛教中一部具有总结概论性质的经典,全文篇幅虽然不长,只有寥寥一万余字,但其结构组织严密有序,义理分析精透细致,其中......
针对当代存在的身心失衡、社会失序和生态恶化问题,佛教界契理契机提出了“心灵环保”思想,开始了对心灵净化的探索。《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与中国的佛教发展关系密切,但在佛学研究中存在的争议。本文对《大乘起信论》复音词状况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研究与描......
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之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经多年努力,收藏到梁启超的《大乘起信论》和《宋元明词抄》手......
通过考察7至9世纪新罗僧人对《大乘起信论》的注疏和引用情况,发现《大乘起信论》传入新罗后,为佛教界所广泛接受,不少僧人都对其......
“佛学第一入门书”《大乘起信论》在20世纪最初十年两度英译,也引起了教、学两界的关注,其中,李提摩太以耶释佛的翻译方式更是引起了......
通过'体''相''用'三大,华严宗对其核心范畴——'法界'('一心')作了独到地理论探讨。......
1998年,应台湾玄奘大学创办人了中法师的请求,供奉在南京灵谷寺内的玄奘顶骨被分供迎请至台湾玄奘大学供奉。8月23日,南京灵谷寺举......
一、前言上智大学名誉教授渡部清在《迈向日本哲学研究的新开始:透过检证'西田哲学'的独特性之尝试》(《国际哲学研究》,......
绪论东京大学哲学研究的步伐在日本的江户时期,佛教研究一直由被称为'檀林'的各宗门的研究机构主导进行。进入明治以后,西......
一、前言佛教源起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大盛于东亚。但面对当前生活处境的挑战,佛教是否还能融通东西方思潮、再造新义,为人类提供宗......
杨文会与清末佛教革新运动唐文权世界宗教史反覆表明,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往往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动荡流转交光驳......
《释摩诃衍论》作为《大乘起信论》的注释书,无论在中国佛教思想史还是在日本佛教思想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本文在对日本的相关的......
本文运用古汉语语言学、汉语史语料学等学科的方法,并借鉴先贤研究经验,以慧可偈颂10句70字语料为鹄的,以《大乘起信论》69段1892......
本文以“上帝国”视域下的耶佛共融为轴心来探讨李提摩太的佛教研究。作为一名传教士,他为什么关注中国佛教?他又依据什么而大胆断言......
《大乘起信论》的核心要领是一心二门,并在真如缘起与真如熏习的基础上援引本心双具清净性与染污性来阐述佛学修行的信解行证。有......
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石埭(今石台)人,近代著名佛学家。 杨出生官宦家庭,自幼熟读经书,但他不喜科举考试,无心仕途。1864年......
黄檗希运(?-855年),闽人,是南宗禅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一位禅学宗师。他的以《传心法要》、《宛陵录》为代表的禅学思想,是继《肇论》、《......
<正>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才的事业,......
关于新罗元晓与中国华严思想家之间的关系,以往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法藏在思想上受到元晓的影响,但在澄观的著作中也有多处对元晓著作......
近代佛教复兴代表人物杨仁山先生创立金陵刻经处,一方面刻印经书,一方面培养人才,其学术志趣是兼顾各宗而归于净土。由于人生转折......
1900年,铃木大拙以唐代实叉难陀的新译本《大乘起信论》为蓝本,将其从汉语转译成英文。译本将中国佛教大乘思想系统译介给西方,引......
一、序言随着从印度到中国,对佛陀的觉悟的解释变得更深刻更广泛。被评为大乘佛教宗要书或教科书的马鸣的《大乘起信论》①包含了......
杨文会(1837-1911)是中国近代著名佛教教育家、思想家、出版家,也是久负盛名的金陵刻经处的创始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评价杨文......
近代以前,中国根本不存在对《大乘起信论》的真正的"怀疑",备受学者所重视的隋代法经《众经目录》将其列入"疑惑"部,"可疑"的是译者,而不......
法性,“法”,一切现象、存在。“性”,真实不变的本性。“法性”是指现象、存在的本性和本质。印度大乘佛教认为,法性是空,即一切现象。......